冬令进补养精神,养生茶饮暖身心。
冬为肾所主,冬季之时就要重视补肾养肾,倘若人体没有顺应冬季的养藏之道,就容易造成肾虚之候,以致春天没有很好的生发之力。
而在冬天室内外温差较大,也是外寒入侵感冒多发的季节,所以冬天调养应该内外兼顾,对内要储存能量,对外要抵御外邪。
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几个方便实用的茶饮及药膳方,在寒冷的冬季作为日常饮食调养的话可以有效助益身心健康。
本篇文章不定期增补修订,可收藏后方便查阅。
- 养生茶饮方 -
1、冬季养生茶
党参6g 枸杞子12g 山药10g 山茱萸6g
茶饮功效:补益肝肾脾肺并可收敛精气,符合冬季的养藏之道。
2、冬季防感茶
党参6g 防风9g 山药9g 黄精6g 苏叶6g
茶饮功效:益气养阴、解表散寒,可有效预防冬季感冒。
3、元气四宝茶
党参4g 西洋参3g 黄芪5g 麦冬4g
茶饮功效:益气养阴、调节气血、增强免疫力并可改善虚弱体质。
泡饮方法:上述材料置于杯中沸水适量闷泡20分钟或使用养生壶煎煮15分钟后代茶饮。
- 药膳食疗方 -
1、当归生姜羊肉汤
羊肉300~500g 当归15g 生姜30g
做法:羊肉洗净并除去筋膜,切块后用开水汆过沥干备用;生姜切成薄片下锅略炒片刻,倒入羊肉微炒后铲起;当归洗净用纱布包好,与炒后的生姜羊肉一起放入砂锅,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~3小时即可;食用前加入盐、葱、胡椒粉等调味,吃肉喝汤。
功效:温中补血、调经散寒。可用于阳虚寒凝所致的腹痛、疲倦乏力、恶风畏寒、四肢冰凉、面色苍白等情况。此汤男女皆适用,女性常吃可调理月经不调、血虚经少、痛经、经前头痛等问题。其中当归有补血调经、活血化瘀、缓急止痛、润肠通便等功效,其特点是补血不滞血、活血不伤血,为调经补血首选食材;羊肉可暖中补虚、补肾填精、开胃壮力、散寒除湿,搭配当归可增强补虚温阳之力;生姜有温散之功效,可助羊肉散寒暖胃,又可除羊肉之膻味。此汤是医圣张仲景用来治疗虚寒腹痛之名方,组成简单效果显著,是一道风味独特的药膳,特别适合体质虚寒者日常食用。
注意事项:阴虚有热、湿盛中满者、年老体弱经常发热、咽喉肿痛及口舌溃烂者不宜食用。
2、菊花杏仁猪肺汤
猪肺100g 菊花12朵 杏仁10g 枸杞子9g 生姜适量
做法:猪肺洗净切薄片,用料酒腌10分钟;先将洗净的菊花放入锅中稍煮片刻,再放入猪肺、杏仁、枸杞子和生姜煮20~30分钟,捞出菊花加盐调味即可。
功效:补肺止咳、滋补肝肾、平肝明目、清肺火润肠道,适用于咽干疼痛、咳嗽胸痛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、口鼻干燥、潮热盗汗、手足心热等人群食用。
注意事项:猪肺宜选用新鲜的,且必须清洗干净,煮熟煮透。
3、黑米党参山楂粥
党参15g 山楂10g 黑米100g(可等量增加材料用量)
做法:取去核山楂及党参洗净,黑米淘洗干净,锅内加清水适量,放入山楂和党参,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40~50分钟,以粥煮至粘稠为佳。
功效:补中益气、健脾开胃、消食化滞。秋冬季节进补为要,但若肉食吃多了,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,此粥加入山楂可行气开胃消食化滞,而且山楂还具有一定的降血脂降血压等辅助功效;黑米五色入肾,可补肾精、补肝明目、养血益气,常食黑米可还可起到抗衰老、预防动脉硬化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等功效,尤其适合体质虚弱、贫血头晕、早生白发、腰膝酸软、四肢乏力之人食用,因此也叫“药米”;而党参具有补脾益肺、养血生津之功效,适合脾肺气虚、食少倦怠、气血不足、头晕乏力、心悸气短、内热口渴之人食用。此三种食材搭配成粥,补而不腻,也很适合受血糖困扰之人日常养生食用。
注意事项:山楂鲜果生吃或干果泡茶都不宜空腹,因为山楂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果酸等,空腹使用会增加胃酸,为胃粘膜造成不良刺激,从而引起胃胀泛酸等情况。